北京日报讯(记者 刘苏雅)昨天,“北京社科”智库2025系列蓝皮书、集刊、论丛发布,围绕经济、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、国际交往等主题,全面盘点了北京市各领域发展成就。
《中国首都发展报告(2024~2025)》构建了首都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。测评显示,2010年至2023年,首都发展指数、城市发展指数和首都与城市协同发展指数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。整体来看,首都发展综合指数在前期增长相对平缓,2014年至2016年增速加快,随后保持在较高且稳定的水平。
在传统与现代交融、文化科技融合、文化普惠、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,北京持续发力,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果丰硕。《北京文化发展报告(2024~2025)》认为,2024年,北京文化各领域发展总体延续快速增长势头,在“质”与“量”方面呈现双提升态势。其中,通过直接面对文化市场和消费的文化产业领域,可以直观看出城市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势头。2024年,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稳步增长,全年总收入达23022.6亿元,同比增长6.6%,延续并巩固了上一年的增长势头,重新走上稳定发展的快车道。
2024年,北京高水平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,在多个国内外权威排名中取得优异成绩。《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(2024~2025)》认为,这展现了北京堪称典范的城市发展水平,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性城市的地位。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消费方面,北京也展现出高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。
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,北京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。同时,中国城市科技金融景气评价指标体系显示,北京位于全国第一梯队,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、科创产业培育、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有显著优势。
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步前行,总体呈现“形稳、势好、质优”的格局。2024年,北京市经济呈现“前高后稳”走势,实现了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。《北京经济发展报告(2024~2025)》主编、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邓丽姝表示,2025年,北京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,预计需求增长将总体稳定,新动能厚积薄发,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更加完善。数字经济将加速迭代升级,“人工智能+”新场景新业态逐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落地,服务业则继续发挥经济增长“稳定器”作用。
蓝皮书表示,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,服务消费稳健增长,作为超大城市的消费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体现。《北京社会发展报告(2024~2025)》主编、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包路芳认为,2024年,北京市消费支出结构显著优化,随着经济、产业形态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动,宠物经济、绿色消费、银发消费等新型多元消费样态,正逐步满足人群细分要求。
北京还在构建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。2024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中,劳动报酬比重持续提高,蓝皮书认为,这表明就业优先的民生政策得到较好落地。当前,北京市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并在培育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过程中,稳定和扩大就业。
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