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潍坊日报
课堂数字化转型——
从理念到实践的教育创新之路
◎张小玲 王杨杨
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教育全流程,推动教学模式、评价体系等全面革新,以构建优质教育生态,促进个体发展。课堂作为教育核心载体,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赋能,更是教育形态的重塑,是适应数字时代、提升教育质量与公平性的关键路径。
教学方式,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。传统课堂中,教师主要承担知识传授、教学组织与学习督促职责。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,学生知识获取渠道多元化。若教师固守传统角色,将制约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。因此,教师需转型为学习指导者,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,并在专业发展中融入数字化思维,为学生树立运用数字技术的典范。
组织形式,从封闭走向开放整合。课堂数字化转型并非颠覆传统教学模式,而是基于学生社交需求,通过整合多元教学资源,构建更开放、系统的教学体系。同时,借助数据分析技术优化教学模式,让课堂突破物理空间限制,连接世界。
评价方式,从单一总结转向多元过程。传统总结性评价侧重知识掌握程度,而数字化转型后的评价更强调多元性与过程性。评价主体从单一教师扩展至学生、家长等多方参与,促进学习者自我反思与成长;评价方式采用“定量+定性”结合,借助大数据记录学习全过程,使评价更科学、全面、人性化,实现教学与评价深度融合。
总之,课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,是以课堂为根基,在遵循教育本质的前提下,借数字技术思维重构教学模式、内容、工具与方法,形成新型教学形态,其本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,适配学生能力与兴趣,提供个性化教育。
(作者单位:寒亭区河西学校)
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